基于“起点常数差异”学业质量评价的实践构想 ——区义务

作者:时间:2015-03-23来源: 点击:


基于“起点常数差异”学业质量评价的实践构想

——区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实施方案

苏州市新庄小学校

2015年3月修订

课程改革开展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十多年改革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推进了我们对课程的认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

一、对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认识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早在本世纪初,在全国新课改推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业质量就成为教育系统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即如何评价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在这期间,一些学校对学生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然而,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人对当前教育的反思和对教育未来的思考:面对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的紧迫与当前应试教育影响的顽强存在、学生负担的居重难轻等现状之间的强烈反差,教育必须直面挑战,克服时弊,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借鉴经济领域转变发展方式,创建“绿色GDP”的思路,教育也应该建立起教育评价的绿色指标体系,以引导教育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改革之路。

二、对实施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以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为切入口,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及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苏州市新庄小学是一所属古城区边缘的学校,随迁子女比例占到95.4%,学生流动性大,家庭教育缺失,成长环境差异悬殊,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困难。然而,面对生源薄弱、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的困境,学校依然鼓足改革的勇气,想方设法突破发展瓶颈。

2011年,学校在区内课程改革路线图计划中,申报并实施“质量路线图计划”改革项目,开展以学困生为重点对象的专题研究,不断探索有效策略、寻找有效途径、研究科学方法,努力帮助学困生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确立学习自信。

在这期间,学校又开展了《科学分层,共同递进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的课题实验,分别以“查漏补缺”、“以旧带新、萌发学趣”、“分层提问、分层练习设计、分层辅导”等研究专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堂上努力做到在关注中等以上学生的发展同时,给予班上部分学困生的指导,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人人都学到必需的知识”,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苏州新一代合格公民。

与此同时,为不断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学校通过对教学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实施了“起点常数差异”质量管理办法,引导教师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我校此次申报的教育质量改革项目,拟从学业质量评价的视角,借鉴学校多年来实施的“起点常数差异”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数据库,以学业质量评价实现回归教育的本原,即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评价上,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

三、对实施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实施目标

1.引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不仅需要上级部门的引领,更需要注重学校内涵的建设。学校要推动全体教职工更新观念,改变对教育质量观固有的“分数”“应试”等关键词,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不仅通过学校内涵建设来提升教育质量,而且要通过学校观念、行动的变化来影响家庭、社会的固有看法,对中小学教育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清教育质量的突破方向,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为学生的成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促进教师利用评价数据寻求持续的教学改进。引领教师能灵动地运用数据来改进教学,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评价方法、增强正确使用评价促进教学的体验,要让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出现的状况,提高敏锐洞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这也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3.推动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对专业引领教育发展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提升专业引领能力的一次契机。学校要致力于分析教学质量内涵,通过“起点常数”变化的动态生成,全面认识学生学业水平和课程实施状况,寻找缺陷和不足,探求背后原因,采取适当对策,建立良性管理机制。

(二)实施策略

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实施策略,以数学学科为试点,以“试点班级——试点年级——整体推进——常态实施”的步骤,不断摸索项目实施的有效路径。

(三)实施内容

1.建立学业质量评价个人数据库。以试点班级为单位,为每位学生设置起点常数,在考查学科成绩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学生跨时间的发展变化情况,如进步指数,突出变化率,形成学生个人学业质量发展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自我诊断、教师实现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2.实施学业质量的多维评价。通过对动态的学业成绩数据分析与学习兴趣、动机、压力等方面的问卷评价更精确地指导学生,真正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基于数据的发展指导机制,强调在原有基础上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3.探索多种方式的综合评价。设计学科评价基本框架,研制学业质量检测的命题技术,加强对学业质量监控结果的统计分析,注重有效的教学反馈。探索融学科水平测试、问卷调查、体质监测、自我评价等一体的评价方式,初步构建以学业水平评价为基础、结合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综合评价办法。

(四)实施保障

1.成立项目组

组长:金慧琴

副组长:朱桂英、汪莹

组员:李美芬、李琼、戴磊、柳健、陆琦颖、竺莹操

沈丹艳、罗旺、毛新悦

2.确定试点班级:二(3)班、五(4)班

3.加强、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为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信息技术保障。加强学校信息中心建设,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开展校本研修,搭建融教研、科研、培训、电教为一体的专业支持体系的研修模式。

4.建立总结交流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建立每月一次的交流制度,及时总结、提升先进经验,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参与项目的成员的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并对在实施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实行奖励,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学校。我们期待:通过本项目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质量评价机制,使教师的课改理念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以评促教,以教促改,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更加关注学生主动参与,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四、具体实施方案(详见附件)

附件一:苏州市新庄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稿)

附件二:苏州市新庄小学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案(试行稿)

关闭